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武大00后男生骑行2023NG体育官网app公里报到:花5年时间说服父母近20天花了2500元
NG体育官网app这个夏天,00后男生文迪高考毕业。他从老家云南一路骑行到武汉大学报道,用时19天抵达学校,全程2023公里。
为了这次出行,他花五年时间精进技术,终于说服父母。一路上,他经历了高温、下雨、车胎损坏、疑似中暑,以及饥饿和孤独。
唯有一次感受孤独,是在长沙见完朋友。那次,他们一起逛了橘子洲,畅谈许久。分开后,他又独自上路。“你要说孤独的话,其实也习惯了。但是这期间,突然得到了一瞬间的温暖和放松,心里可能突然就破防了,忽然意识到这条路这么难走。”
他知道,未来的路不会像这次骑行一样有“导航”。“很多事情需要我探索,很多岔路口我不一定能选对,我可能走着走着就走错了,需要折返,需要重新开始。”但他准备好要迎接一切了。
五六岁的时候,我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小自行车,他带着我从家里骑到周围的菜市场或者购物中心。远倒是不远,也就三四公里,但骑行的种子,已经在我心里埋下了。
我骑得越来越远,一步步离开家,去探索未知的世界。后来我不断长大,小单车换成了大单车,又恰巧遇到那一篇“骑车上大学”的英文报道,就想借着上大学的机会来一次真正的长途旅行,给自己的中学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句号。
我和很多人说过骑行上大学的想法,尤其是几位喜欢骑行的朋友,但他们最终都过不了家长这一关。
有一位同学也是到武汉上大学,他一开始很笃定地说会来。我问他妈妈同意吗,他非常肯定。后来才知道,他妈妈以为他在开玩笑。等她真正理解这件事的时候,还是选择了不让他去冒这个险。我就独自出行了。
可以说我为这次骑行准备了五年。高一那年,班主任让我们给高考后的自己写一封信,其他同学可能写的是对自己的祝福,但我写了我的骑行计划:高一环完大理和丽江,高二去攀枝花——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是攀枝花,只觉得这是一个出省的挑战。出了省,我就可以走更远的路。然后就是高考之后直接骑去大学。
所以在这次骑行前,我去过大理丽江和轿子雪山。从我老家大理鹤庆出发,到大理下关市NG体育官网app,环了一圈洱海,然后到了丽江去了玉龙雪山,最后回去,总共560多公里。
去轿子雪山的时候,我约着同学一起出发,也是骑了5天。那是在冬天,气温低,骑到雪山底下的时候开始下雨夹雪。
那是非常艰难的一段路程,因为没有准时到达目的地,途中又没有更近的乡镇,我们只能摸黑骑。能用的车灯就两个,只能分组,前面两人,后边三人,货车不停从我们身旁开过,夜间还很冷,好在一个多小时后就抵达了酒店。
我爸妈一开始也是阻止的。大理丽江太远,轿子雪山太冷。但我尽量去说服他们,他们也知道我有这个爱好,就妥协了。我用5年的时间给父母打了个预防针。
这次出发前的一晚,我在匆忙地收拾行李,很平静,说不上多激动。一开始我有设想过路上会经历的困难:高温、暴雨、碎石、泥水、爆胎,不能顺利抵达露宿点等。但其实,这些情况我在之前的骑行中都有遇到过。就像考试一样,平时做的是单元检测,这次做的是综合检测。平时做的题够多,等你真正上高考考场的时候,一切就都熟稔于心了。
我爸一直鼓励我,觉得我很有勇气。我觉得勇气当然重要,但充足的准备、明智的选择比勇气更重要。知道目的地在哪,知道自己的能力能走多远,知道前方的路况和天气,在充分准备下,才能开始这样一段旅程。
我在路上携带了备用轮胎、换胎工具、六角螺丝一套、医疗包、几件换洗一幅。还带了套录像设备,希望记录旅途中遇到的精彩事情。还有重要的证件、录取通知书,以及一些救急用的能量棒,如果路上实在找不到餐馆,可以先吃着。
基本上携带的东西在路上都用到了,我觉得准备挺充分的,因为住酒店不是露营,减掉了很多装备。
每一次准备背后都是血的教训。比如一开始我觉得骑车穿雨衣是对骑行的不尊重。后来有一次在洱海,阴雨绵延,我没带雨衣,为了让自己热起来,我拼命蹬车,结果速度过快摔车了,虽然没伤到骨头,但皮肤擦伤还是挺严重的,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准备着雨衣。
至于这次骑行的路程规划,我一开始是在地图软件上规划,一天大概骑100公里,凭以前的经验是可以的,8月19号就可以到武汉。
后来从昆明到武汉的时候,我发现路上有很多地形起伏,有的地方海拔低,有的地方比较热,一开始的粗糙安排无法实现。我就在原先的基础上查看了一个软件,里边有我国的等高线地形图,可以据此判断海拔高低,上坡还是下坡。还用了一个软件,上边有路书,可以看到某段路线包括海拔爬升、爬山时长在内的各种数据。对了,我走的是国道,相对来说比较安全。
我根据这些做一个综合判断,把第二天的时间小段小段地规划出来,什么时候吃早餐,什么时候出发等等。
至于住的地方,有时候提前决定要去某个地方住,但未必能在预定时间赶过去,所以会找三个县城,一个是比较远的理想目的地,一个是100公里左右可以抵达的目的地,还有一个更近的,如果发生突发状况可以去到的。一般下午四五点左右,我会决定当天要去到哪里,在网上预定。
一路上主要是手机支付,算了下将近20天,花了2500元,其中还包含了我帮父母预定的在武汉的酒店。
平均下来,我每天八九点出发,晚上六七点可以到住的地方。我并没有特意绕开中午最热的时间段骑行。热的话没办法,我只能去加油站,用矿泉水瓶接自来水,往身上淋。把衣服裤子全部淋湿之后再接一瓶备用,然乎就上路了。
这时候往身上吹的风很凉快。如果在路上,衣服干了,但还没找到加油站又很热的话,我会把这瓶浇了继续往前。好在我走的是国道,加油站之间的距离比较稳定,一路上怎么都会遇到。实在没有加油站,就硬着头皮再骑一段,或者进到一些商店里,买点东西,蹭蹭空调。
我尝试过一两次绕开最热的时间去骑行,结果两次都发生意外了。一次是爆胎,一次是轮胎没修好,没边缘没对齐,车在路上很颠簸。
途中我没有生病,但在爬北盘江那段的时候,爬到一半有点头晕,浑身都在冒汗,感觉身体特别虚弱,每一步都很艰难。好在遇到了一个卖西瓜的老奶奶,就买了个瓜,还是坚持了下来。
云南和贵州同属云贵高原,但差别还是很大的。云南山路不少,海拔稳定在1900到2200米,中间还有很多平路,一边骑车一边看风景也挺舒服。
但是跨过云贵交界线,感觉瞬间就不一样了。贵州的坡比云南多得多,一个下坡可以长达十几公里,海拔从一千四突降五百,下坡要一直捏着刹车,捏到刹车片都从红色变成黄色。然后接着又是个长上坡,可以地形的纵深感更强。
从贵州进湖南,海拔逐渐下降,地势变得平坦了很多,而且下坡明显更多,骑起来更舒服。我能感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。在我老家,是干热,昆明四季如春。贵州出太阳的时候很热,但下起雨很快可以凉快下来。可到了湖南湖北,下了雨,也依然很热。这些都是实地体验后感受到细微的差别。
很多地方我都是第一次去。在湖南途径了国防科技大学。虽然之前在手机上看过学校大门,感到壮观,但真正骑到门前的时候,才真正感受到震撼。当时拍照都不敢拍,觉得太敬畏了,太庄严了。
我还对交通方式产生了很多感触。在贵州我骑行的国道边上就是高铁道。我想,要在从前,从云南到湖北,可能得骑马。后来逐渐变成汽车、火车、高铁、飞机,花的时间越来越短。我自己用着如此缓慢的交通工具,旁边却有如此迅速的工具,一下子就感觉到国家的繁荣确实可以造福我们每个人。
我平均每天八九点出发,晚上六七点到住的地方。虽然做了很多准备,有时候面对自然状况、极端天气或者自然灾害,还是会觉得人本身是渺小的。在贵州,路上遇到了一个山体滑坡的痕迹,一座山的石头一泻而下,石头滚过的地方寸草不生,只有荒石和泥沙。
如果山体滑坡就发生在我骑行的时候,我完全无法去躲避的。当时遇到的时候,我像逃跑一样迅速离开了。
一路上,我遇到很多和我反方向的人,大家萍水相逢,摁个喇叭,比个大拇指就走,我也会给他们回应。
最特别的一段旅程应该是在常德。我有个非常好的朋友来长沙旅游,为此,我改变来原来的路线,去长沙找他碰面,一起逛了橘子洲。当时觉得挺开心的,毕竟一路过来十多天,基本都是自己骑,路上没人讲话,就一个人听着歌,一直往前。
你要说孤独的话,其实也习惯了,所以没什么感觉。但是这期间,突然得到了一瞬间的温暖和放松,心里可能突然就破防了,忽然意识到这条路这么难走。
我和这个同学关系特别好,但高中考上了不同的学校,只在网上简单联络。这次,我和他聊了很多我们这几年的故事。我计划21号到武汉,也提前为父母定好了酒店,加上他的路程也要结束了。虽然很舍不得,我们只能告别,我又要独自上路了。
骑在车上的时候,我几乎没有负面情绪。有时我会感到害怕,那肯定是可以理解,但后面我如果继续处在害怕之中,对自己是没有益处的。
而且骑行本身就是很快乐的事情啊。尤其是当自己费了很大力气,爬上一座山坡,然后遇到一段下坡的时候。有清风吹来,你不用蹬,顺着坡就可以滑下去。路上是有很多这种快乐的时光的。
顶多是遇到一些困难,可能导航把我导错了,导到杂草丛生的田地里了。可能当时就烦那么一下,但整体来说是非常快乐的事。
我觉得学习和骑行比起来,其实学习更痛苦。沉下心、闷着头去刷题不会痛苦,痛苦的是有时明明努力了很多,还是一点成效都没有。在这些瞬间,我的心情会很失落。但骑行不会,只要在动,永远是蹬一步少一步,蹬一米少一米。
但我知道,很显然,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里,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。我这次骑行是有导航的,但不是未来每一件事都有导航,很多事情需要我探索,很多岔路口我不一定能选对,我可能走着走着就走错了,需要折返,需要重新开始。
路上有很多快乐的时光,当时第一反应是把它记录下来,和朋友一起分享。但后来我觉得,这些点滴我看过了,享受过了,就够了。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呢,为什么要向别人证明我来过呢?像下坡这样的爽感,何必让别人都知道,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。
8月21日,我进入武汉了,骑行也就结束了,车停在酒店里,我和爸爸、妈妈、哥哥一起逛了武汉。他们很喜欢拍照,我们去了黄鹤楼,去了长江大桥, 还逛了一下夜市。我还去了东湖绿道,感觉那个地方确实很适合骑行。
接下来我要做的,首先是不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,骑着车去旅游了四个省,顺便去到大学所在的城市。在很多真正厉害的骑友面前,我这两千多公里顶多算是入门。
我会继续成为那个普通的大一新生,骑车报道后,每天在学校里的不同教室里穿梭,去食堂打饭,不会有其他身份。
最近有一件很开心的事,似乎很多人都知道有个人骑车上学,但对不上我的脸。那天我刚好在学校的亭子旁边,几个人走过去时谈论到,有个从云南骑车来报到的小伙子。我听到他们这么说,但没有认出我。我觉得这就很好。